農民曆
行事曆
區域整合下鰻魚產業發展的思維
本會殊榮
賀!本會於2010年榮獲日本廣告獎銀賞

▼請點選小圖瀏覽大圖
自訂頁面
展開 | 闔起

7. 現階段鰻苗人工培育的研究

<背景、目的>
  日本水產統合研究中心養殖研究所,長年以來進行人工培育種苗的工作,特別是針對鰻苗生產技術的開發。到目前為止,已經成功的開發從受精卵開始到可作養殖的鰻苗為止的人工培育,這是世界的首例。但是現階段所培育出來的鰻苗能繁衍的仔魚活存率相當低,尚未達到供應養殖種苗的程度。

  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仔魚期間各式各樣異常型態的發生頻率相當高。這些異常的發生我們認為主要是因為卵質、飼料及飼養環境等影響,但是目前對發生的原因並不瞭解。

  近年來在「發生學」的領域裡,根據使用樣本生物的研究,所謂核基因,特別是未受精卵中所含有從母體來的基因(由mRNA所構成,稱為母性效果基因),在受精後對身體形態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這點是可以明確的了解的。隨著鰻魚的體態異常,我們成功的了解這個母性效果基因能夠成為一個非常有效的指標。但是,對於開始將鰻魚作為養殖的魚種,有關母性效果基因的相關知識,直到現在還是相當的缺乏。本研究在開始了解形態異常的發生結構之前,先行將母性效果基因當中「含有能夠孕育活力鰻苗的基因(良質卵關聯基因)」分離出來。根據這些分離出來的基因,來了解鰻魚卵的形態異常發生原因,或可以此為基礎,開發新的卵質診斷技術,並期待能夠將仔魚的存活率向上提高。

<成果內容、特徵>
  實驗中首先將人工催熟技術所得到的一部分鰻魚的未受精卵保存下來,其他作為人工授精使用。受精後從孵化成為鰻魚,至開始吃餌(受精後第十天)這段期間進行飼育,形態異常少的個體稱「好卵」,形態異常多的個體稱「壞卵」。接下來拿形成「好卵」及「壞卵」的未受精卵,用消去法(Subtraction)將試著將兩者母性效果基因之間有量的差異的基因,即良質卵關連基因分離出來。結果是「好卵」中包含約1200種良質卵關連基因成功的分離完成。再來,利用微陣列法,使用來自其他親魚的「好卵」、「壞卵」,將兩者之間良質卵關連基因的量的差異進行調查。結果是用「好卵」與「壞卵」比較之下,壞卵有14種良質卵關連基因的量是少一半以上的。同時這些基因幾乎都是目前還無法知道它的機能的基因。

  上述結果,出現形態異常的「壞卵」,可能是因為特定的良質卵關連基因的量較少。我們推測在未受精卵的階段就可能可以利用來診斷卵子的好壞。

<今後的課題展望>
  到目前為止所培育出的鰻苗中,有上顎缺損、下顎缺損等各式各樣形態異常的症狀發生。所以用良質卵關連基因量的減少和各個異常發生的關連聯性進行調查,驗證本卵質診斷技術法其適應性及界限是有必要的。

  本研究的內容預定於3月27日~3月31日於日本東京海洋大學所舉行的日本水產學會大會中發表。而針對一些魚類使用良質卵關連基因的卵質診斷技術的部分,已提出專利申請中。

<用語說明>
mRNA:蛋白質合成時負責攜帶基因訊號的RNA,也稱傳訊RNA。

微陣列型法:(Microarray)在薄玻璃上貼上數千數萬個基因,製成DNA晶片,再檢測檢體中基因量或種類的方法。檢體中的基因事前用螢光色素標記,測定螢光強度來解析基因量的變化。

消去法:(Subtraction)2種不同的組織或是不同狀態下之相同組織之間用減法的原理來觀察有量的差異的基因(mRNA),為複製基因之效率較好的方法。
 

 


 

 


 

圖 1. 壞卵中基因量較少的良質卵關連基因 
圖 1. 壞卵中基因量較少的良質卵關連基因


註)「基因的種類」以被認定有一定程度相似性的基因的名稱記入,但是機能並不清楚。
註)クローン:複製基因
 

翻譯自日本鰻網站之資料
翻譯內容感謝鰻聯社徐總經理崇仁校編

搜尋
推廣活動
相關連結
資料下載